2019年9月6日 星期五

【即時短評】選前大撒幣 你我納稅錢換民進黨選票?

民進黨政府選前頻釋利多,從學生、青年、回流的台商、夜市攤販與遊覽車業者無所不包,但諷刺的是,蔡政府自誇現在台灣經濟表現是近20年來最佳狀態,如果景氣真的這麼好,為何還要頻頻釋放利多?如果人民真的都享受到了經濟果實,為何蔡政府還要持續「大撒幣」?
圖片
蔡政府自誇現在台灣經濟表現是近20年來最佳狀態,如果景氣真的這麼好,為何還要頻頻釋放利多?為何蔡政府還要持續「大撒幣」?


​台灣目前景氣與人民所得狀況與期待仍有落差,政府只能靠人民繳的稅,扮演聖誕老人。只是,這樣的大放送,反倒凸顯蔡政府先穩住執政權再謀後算的心態。問題是,人民真會因此感恩戴德,或是演變為政策利多上癮的畸形心態。

馬英九總統任內曾發放過一次消費券,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,政府擔憂大家將口袋中的錢全數存起來,縮衣節食,造成經濟緊縮,陷入無法跳脫困境的長期性蕭條,同年底立法院通過特別條例,舉債台幣858億元方式籌措財源編列特別預算,在2009年初發放。

當時引發正反雙方論戰,事後評價仍是兩極,其中就包括消費券對GDP貢獻不到0.5%,民眾持消費券有六至七成是用在本來就打算購入的項目,成果低於預期。事後,國民黨立委曾倡議再發一次,最後並未實施。

當時的民進黨立委大力抨擊這種拿錢給人民花的方式,有趣的是,蔡總統今年初元旦談話宣布,要讓收入較少的民眾,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紅利。行政院一度規畫撥款400億,編列預算「補助3萬元以下的低薪族」,並在春節前每人發放1萬元。由於引發納稅族群強烈抨擊,最後全案胎死腹中。

如何運用執政權確保選票,端看執政者心中的道德標準,民進黨運用執政權的手法靈活,藍委曾感嘆「有什麼辦法,人家就是『敢』,小恩小惠送到人民手中,我能說不好嗎」。

今天的短期刺激措施,也許會引發一時的話題,若投入長期建設,是否更有機會普及全民,帶動整體經濟發展;民進黨自豪推動前瞻基礎建設,還要搭配這些多變、繁複的小確幸點綴宣傳,不正也凸顯執政者對自己這幾年來的施政沒有信心,才要選前到處散財,表面上是幫國人拚經濟,實際上卻是為自己拚選情。

屏東當舖 永豐當舖 轉自網路新聞提供